周一下午,一个妈妈带孩子前来就诊,孩子只有几个月,精神不太好,满肺的喘鸣音和细小湿啰音。孩子气喘明显,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即使不用听诊器也可以用耳朵听见孩子的喘鸣音,符合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的特点。
我对孩子妈妈讲了孩子的病情,建议这种情况需要输液治疗,因为是第一次气喘,胸片也必须拍。孩子妈妈问我,能否先开点药吃吃,我对她说,这种情况,不敢再拖了。结果孩子妈妈把孩子抱走了,什么检查也没有做。
喂养母乳的妈妈都是智慧的妈妈,能坚持母乳喂养,孩子很少生病,真的是好事,但是我发现一些共性。不少母乳的妈妈过分夸大母乳的好处,以为只要吃了母乳的孩子就不生病。生病的时候,该化验还是要化验,该治疗要积极治疗,切勿按照就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抗病。
看病的确是一门学问,如何合理的就医和治疗,如何避免过度治疗更是一门学问。需要医生的不断宣教,同时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如今,信任缺失导致家长们在不信任的前提下去就医,于是就容易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可是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最近我在门诊见到不少喘息的孩子,喘息只是一种症状,很多原因都会引起喘息。引起喘息的病因很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化验情况下加以鉴别诊断,即便这样,还有可能误诊。几天前,我就刚写过一篇我亲身经历误诊的病例。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把喘息想的太简单,及时就医,积极化验,定期随访,严重时及时住院,这些都非常重要。最忌讳在一个医院治疗一两天,感觉不满意,又换一个医院;一个大夫没有看好,又换一个大夫,都有可能延误病情。
不同病因引起的喘息其临床表现不同,包括起病的时间、发作的频度、喘息终止的时间和对治疗的反应。也就是说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很多。
婴幼儿喘息中有部分是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近十年来哮喘发病率仍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如我国0—14岁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从1990年的0.11%~2.03%上升至2000年的0.25%~4.63%。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过敏性炎症。哮喘主要病因是各种过敏原,包括室内和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主要有螨虫、霉菌、蟑螂;室外过敏原主要是各种花粉、大气污染物,这些因素引起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食物过敏诱发的哮喘也不能忽视,如食物蛋白过敏等,今年也越来越引起医生的重视。
有许多婴幼儿喘息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占引起喘息性疾病病毒的78.2%,如我们临床最常见的毛细支气管炎就是是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喘息性疾病,可多次发病,其本质问题是在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细支气管炎症,浸润的炎性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而不是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这一点与哮喘明显不同。喘息发生时,孩子的气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液分泌亢进,形成黏液栓堵塞气道,再加上气道壁水肿增厚,气道内径变小,气流阻力增大,导致喘息发生。病毒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病变部位主要在细支气管,在此部位气道平滑肌发育差,或无平滑肌存在,因此气道平滑肌收缩不是引起喘息的主要原因。所以这种孩子常需要住院给予抗生素,抗病毒等治疗。
引起喘息的病毒还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支原体感染也是引起喘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婴幼儿期喘息还与支气管肺发育的成熟有关,早产儿、父母吸烟的婴幼儿易出现喘息。此外,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气道内异物、胃食管反流等也可以引起喘息。而有些因素可以加重喘息,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低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家族性过敏性疾病史可以使喘息反复,病情加重。
如何从婴幼儿喘息中作出哮喘诊断,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能完全根据发作次数来诊断哮喘,因为病毒诱导的喘息也可以有3次以上的喘息;其次哮喘也有首次发作。为避免哮喘诊断的扩大化,我国提出了评分诊断法。其具体内容为:凡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