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成年男性腹膜后畸胎瘤

我的手术--2014年7月11日左上腹膜后畸胎瘤

病人,男,35岁,已婚,河南人,主因“体检发现左上腹囊实性肿物10余天”,于2014年7月6日入院。查体:左肋弓略高于对侧,左上腹饱满,左肋弓下约5cm可触及肿物边缘,肿物边界清,光滑,活动差,无触痛。

术前腹部彩超:脾静脉后方,脾脏与左肾之间可见一巨大囊性占位,大小20。4×15。7cm,内回声混杂,可见多发团状及短线样强回声,包块边界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胃壁与包块无明显相关。考虑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上腹增强CT:左侧腹腔巨大占位,大小约17。8×16。8×13。5cm,边界清,壁不均匀钙化,其内脂肪密度影充填,内侧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及钙化灶,无明显强化。胃受压右移,左肾受压变扁后移与占位分界不清。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意见为左侧腹腔巨大占位,考虑畸胎瘤。

术前AFP、CEA、CA-125、CA-199、CA-724均正常。术前诊断:左上腹腹膜后肿瘤--畸胎瘤?于2014年7月11日全麻下手术,取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5cm。术中见肿瘤为囊性,位于左结肠上区,被左半横结肠系膜、大网膜、胰腺体尾、脾血管、脾门、脾下极、左肾包绕,大小约20×15×15cm,先将覆盖于囊肿表面的大网膜游离切除,见囊肿有包膜且厚约5-10mm左右,沿囊肿包膜将横结肠系膜游离。从囊肿下方向肿瘤左外侧及外上沿包膜成功游离左肾、脾下极,于囊肿内侧近椎体左缘沿囊肿游离胰腺体尾部及脾动静脉,因囊肿张力高,囊肿内侧无法显示,在充分隔离腹腔的情况下将囊肿壁切开一小口,放出灰黄色泥浆样稠厚液体约1500ml,囊内液中可见毛发丝,无异味。囊肿压力及体积缩小后缝合囊壁口,继续沿囊肿内侧游离,囊壁内侧为实性肿物与囊皮融合,于胰腺体性后方,脾血管下方成功游离囊壁,于近椎体左缘将实性部分肿物(为囊肿的基底部)成功游离,囊肿包膜完整,无遗留包膜,囊肿完整切除。手术时间3。5小时,出血量200ml,输入自体全血400ml。剖开囊肿,囊内为大量毛发及灰黄色泥浆样稠厚液,囊内有大量毛发,囊内附壁有大小6×5×5cm实性肿物,囊肿标本重为1。3Kg。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出院医嘱:成人腹膜后畸胎瘤即便是良性,也容易复发,尤其是没能将包膜完整切除者。多次复发后可发生恶变。所以,成人腹膜后畸胎瘤具备恶性倾向,术后应该加强复查:三月到半年复查腹部B超或者腹盆腔CT,监测血中肿瘤标志物,如:HCG、CEA、AFP、CA-125、CA-199。

总结:腹膜后畸胎瘤在腹膜后肿瘤中较少见,约占腹膜后肿瘤的1-11%,出生后6月和成年早期为发病高峰期,成年人腹膜后畸胎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腹膜后畸胎瘤可分良性与恶性畸胎瘤。从大体标本来看,良性畸胎瘤大多呈囊性,由完全成熟的成分构成,含有皮脂和毛发,而实性畸胎通常是恶性的或者是有侵袭性生长的潜能,是由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如纤维组织、脂肪、软骨和骨。

治疗:成人腹膜后畸胎瘤有良恶性之分,即便是良性,也容易复发,多次复发后可发生恶变。所以,成人腹膜后畸胎瘤具备恶性倾向,治疗上是争取早期完整切除。不遗留囊皮的完整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恶性畸胎瘤更应该做到完整全部切除。获得彻底切除的腹膜后畸胎瘤病人预后极好,但仍然应该密切随访,防止复发。复发后应该再次手术。本例病人的检查诊断均不成为问题,关键就是围绕肿物尽可能做到完整切除而做准备:通过CT的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的比对,术前认真了解肿瘤与右肾、右肾血管、横结肠及横结肠系膜、胰腺体尾部,胃体大弯侧、脾动静脉及脾脏的解剖关系。做好充分联合脏器切除的应对方案与措施,术前充分的家属沟通,充足血源准备。对术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可进可退,唯一目标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