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年龄决定孩子寿命

人类的自然寿命决定于衰老速度,而衰老速度由染色体端粒长度决定,染色体端粒与父亲的寿命相关,关于寿命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

在了解衰老的速度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前,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染色体端粒。

染色体端粒(Telomere):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 。

以人类细胞为例,最多可以分裂50代。而且越接近老年,细胞可分裂的代数越少。这种细胞繁殖能力的下降反应到器官和个体层次上就是衰老。

为了更好的了解衰老的过程,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小鸟寻求帮助。一项新的研究调查影响小鸟是否与生俱来拥有长或短的染色体末端,这种末端被称为端粒。

我们的基因组是由基因排列在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末端被称为端粒,它们保护染色体粘到其他的染色体上。端粒越长染色体活动的时间就越长。反之,端粒越短,染色体的活动时间也越短,细胞的活动时间也变短。对端粒知道的越多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了解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衰老过程。

在当前的研究中,来自隆德大学的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新生个体端粒长度大量变化的原因。这引出了一个问题,生命开始的时候长的端粒应该比短的端粒更有利。

参与研究的说道:“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对人类还是动物,在如此早期的生命中已经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瑞典中南部Kvismaren湖的可辨个体的大苇莺30年来的数据。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哪些遗传因素会影响小鸟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幸好有了长期的测量,能够将这些新出生的小鸟的端粒长度与他们的父母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小鸟的端粒长度均匀的受到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雌性在年纪越大的时候生育,出生的小鸟它们的端粒长度越长。而非遗传因素跟雌性的关系较大而非雄性。例如雌性会影响蛋形成初期的激素和抗体水平。这些因素会影响生长10天的染色体端粒变短的速度。

指出,大苇莺不同于人类,先前的研究表明,非遗传因素很重要,人类后代端粒的长短与父亲有关而不是母亲。对于人类来说,父亲的年龄决定了孩子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父亲年龄越大,端粒越长。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