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人士易患的五种“高科技病”

科技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我们的健康也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对于白领人士受这些高科技的影响更大,强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工作方式,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高效率,更多的是疾病。

都以为白领们的“四高”工作条件无比优越:在高楼大厦上班、用的是高科技设备、享受高收入、出入高级酒店会所……殊不知这样令人羡慕的工作还有其不为人知另外“四高”:业绩上必须承担的高压力、工作时间高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办公环境高污染。最终造成白领们健康问题上的“四高”:年纪轻轻就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度亚健康以及高度职业枯竭症。

如果有可能选择,你一定愿意不再每天超过10小时面对电脑,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图表不放;不再愿意面对打卡机、因为业绩、效益、公司政治而吃不下睡不香……你应该有100个理由让自己的生活更滋润、放松、愉快。

但是,你还是得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繁琐的、缺乏创意的工作,始终觉得幸福离你还很远。那么请注意关爱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白领病靠你太近……

电脑眼病

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及眼睛干涩、发痒、灼热、疼痛和畏光等,还有的人伴有头痛和关节痛等症状。这种不适不仅由于长期使用电脑所造成,也是工作压力大而感到身心疲乏的反映。

据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在那些盯了一天电脑屏幕、下班后不停地抱怨眼睛酸痛的工作人员当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他们每天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什么压力的职员,没有一人抱怨说眼睛因为盯着电脑而疼痛。

处方: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并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压力。否则,不只是眼睛,可能身体的其他所有器官也会因此而承受压力。

信息焦虑综合症

没有任何病理变化,也没有任何器质性改变,但会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发病间隔、起病时间不一定。25-40岁之间,拥有高学历的记者、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等是该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身心障碍。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调整到可以接收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所以也叫做知识焦虑综合症。

处方:过量地吸收信息,并不是一个主动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行为。不用担心它会转发为精神疾病,只要采取以下措施:每天保证睡眠9小时;每天的工作列出计划,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接触信息媒体不超过两种;每天睡前坚持锻炼15分钟;每天的饮水量不少于3000毫升,症状就能减轻甚至消失。

工作场所抑郁症

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或是疲劳、睡不着、吃不下、体重下降……进一步发展成没有心情进行日常活动,无法集中精神做事。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脾气暴躁、坐立不安,甚至还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易患人群为孕妇和为人妻、为人母、为人下属的职业女性。

科技进步所形成的资讯饱和、全球化的速度、机能失调的办公室、工作过量和工作不稳定,都是导致抑郁的主要因素。这是继心脏病之后,第二种最有可能使员工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如果不采取行动,专家预测,这种疾病蔓延的速度之快,将足以在2020年之前超越公路意外、艾滋病和暴力,成为员工早夭和失去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处方:轻微的抑郁症,可通过各种放松活动、运动来释放,也可参加讲座,学习自己控制生活中的压力。病症如果较深,则要尽早接受治疗。

高科技办公室病

进入现代化办公室,就会感到胸闷头疼,越到下午,越是头疼得厉害。莫名其妙地烦恼,浑身不舒服,做事打不起精神来,耳鸣、脑子嗡嗡作响、思维迟钝,爱钻牛角尖。

这是因为现代化办公离不开电脑,满屋的电脑、复印机都在不停地工作,正是它们产生的废气引发头疼等病症。办公室的通风不良也是罪魁祸首。经常和复印机打交道的人,要注意把复印机置放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必要时还应安装排风扇或通气道,每次操作完毕后,应认真清洗手上的油污。

从事电脑工作的人,可在操作室内安装一台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在饮食上宜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磷脂类食品,以增加抗辐射能力;还应每隔一两个小时到室外散散步。

胃病

白天工作,晚上应酬,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加速衰老。另外,不吃早餐不仅严重伤胃,令人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而因为吃饭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吃得过饱——主要是食物精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进食时间长,边吃边饮酒、交谈所致——晚餐过饱,对身体害处尤其大。

处方: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在饱餐后休息,影响晚间睡眠。白领人士不仅要节食,也要讲究饮食清淡,荤素兼顾,如感饥饿,可喝一杯牛奶,吃两三块饼干或一小碗豆浆。

特别注意,不要在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这样会使血液往肌肉和皮肤的流量大量增加,剩余的血液不足以供应身体其他器官的需要,尤其是心脏和脑部,导致心脏病突发和脑缺氧。高血压、体重过重、吸烟过量等有潜在心脏病危机者,更应避免上述情况。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