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颌面部表皮样囊肿

口腔颌面部表皮样囊肿的组织来源是在胚胎发育期间,由上皮组织参与在组织里面发育出来的囊肿,即为口腔表皮样囊肿。颌面部主要常发于颌下,或者口底,囊肿质地较软,组织像面团的感觉,界限较清。如果在口底可引起舌体抬高,或者语音障碍,就是发音不清。皮样囊肿最主要是生长比较缓慢,没有临床特殊不适症状、疼痛或者侵犯神经,引起各种功能障碍较少见。因为皮样囊肿生长比较缓慢,所以在临床上病人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效果比较好。如果穿刺的时候里面有豆腐渣样东西,就可以确诊为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包膜比较完整,囊壁比较厚,所以通过手术可以完整的取出囊肿,术后再通过局部加压或者负压引流,效果较好。

口腔颌面部表面皮囊肿怎么治疗

口腔颌面部表皮样囊肿的治疗分为口底和颌下。口底可以从口腔里面进入,然后把囊肿完整地分离出来切除,对于发生在颌下囊肿,可以在颌下2cm沿着下颌骨切开,进行分离软组织,最后把囊肿完整的切除掉。因为皮样囊肿的包膜通常比较厚,所以很容易完整切除囊肿。另外把囊肿切除出来以后需要切开查看一下,因为皮样囊肿切开骨头里面出来豆腐渣样的囊性分泌物,术后需要使用抗菌素、止血药物以及局部加压等治疗。

口腔颌面部囊肿怎么治疗

口腔颌面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良性疾病,多是由牙根发炎所致。患者牙根发炎后,骨头内部形成囊腔,随着时间的推移囊腔逐渐变大压迫骨头吸收,进而形成囊肿。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唯一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即首先将牙龈切开,使骨头暴露,然后将囊肿刮除,最后将牙龈缝合。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囊肿,可以先进行牙体治疗,如果患者不能消肿,则仍需进行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