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上目前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胆道走形的特异性,肝内胆管结石多发生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由于肝内胆管直径通常小于五毫米,所以肝内胆管结石如果直径在五毫米左右,通常很难排到胆总管内呃,只好长期存留于肝内。一般来说,肝内胆管结石五毫米,在不出现淤胆或者说继发胆管炎的症状时,可以不予处理,定期复查,而如果出现因为局部胆管堵塞导致胆管炎症状时,则需要手术治疗。目前,通常采用ERCP取石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的钙化灶,有时在检查能够造成混淆,特别是病灶比较小,单发的病灶有时会误诊,也就是说,将肝内胆管结石误诊为钙化灶,或者将钙化灶物诊为肝内胆管结石。首先,两者都是在肝脏内部发生的疾病,并且密度都比较高,其次,对于结石一般是发生在胆管内部的,有可能会顺着胆管向下排,导致出现部疼痛,发热,黄疸的症状,一般钙化灶是肝脏,内部钙盐沉积以后引起的,一般不会导致出现发热,黄疸等等。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与胆管感染,胆管寄生虫或者胆管的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相关。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根据病变情况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内引流,如果是结石反复感染形成的局限性病灶同时伴有肝脏萎缩者可以行病变肝叶的切除。最常用的是左外叶切除或者是右后叶切除,对于明显扩张的胆管,可以与空肠做相应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