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婴儿的反复呕吐,很多人容易马上想到“病从口入”这几个字,大家常常会把呕吐和消化系统疾病联系起来。比如胃炎,食管反流,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这没有错。
可是,在孩子呕吐的病因当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呕吐和食物过敏的关系。
今天上午上门诊,从外县来了一个反复呕吐的小婴儿,孩子家长诉患儿生后总爱呕吐,当地医院医生建议到西安来做一下有关胃部的检查。我看到孩子精神很好,但是头顶上的湿疹很明显。结合孩子血常规检查当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我断定孩子的呕吐和孩子的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有很大的关系。(该孩子生后只吃了很少的人奶,主要吃的是配方奶。)
我建议孩子先不要首选胃部检查,因为无论是胃镜还是X线钡餐透视检查对这么小的婴儿是有风险的,可以先试验性性治疗,如果不行再做进一步的检查。当我对家长说起孩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呕吐以后,家长一脸迷惑,将信将疑。
牛奶还会过敏?我孩子吃后没有出现过敏现象啊?在很多人固有的知识当中,过敏应该是一吃某种食物身上马上出了疹子才是过敏。其实,只有严重的急性过敏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慢性过敏,即便是一些医生(非国过敏专业医生),也可能不认识。
慢性食物过敏(也叫食物不耐受)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其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甚至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频繁呕吐的现象备受人们关注,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食物蛋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市唐都医院儿科曾调查(3个月到一岁婴儿)32例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婴儿,食物不耐受检查即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查,全部孩子满足下例条件:1)主要症状除频繁呕吐外,部分伴腹泻、血便、湿疹、生长缓慢;2)上消化道内镜提示胃、十二指肠有粘膜病变;3)食物不耐受检测对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蛋白不耐受;4)食物
归避试验或激发试验阳性。
这些孩子临床上均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进食后,成非喷射状,每日2~6次不等,呕吐物为乳汁、乳凝块,不含胆汁及粪汁,呕吐前后不伴有哭闹不安,曾诊断急性胃炎或胃食管返流,予胃肠动力药无明显改善。伴腹泻10例,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或蛋花样便,每天3~5次,每次量不等,曾诊断腹泻病,予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治疗无明显改善;伴血便患儿2例,呈糊状便伴血丝或少量鲜血,对症止血等治疗效果欠佳;其中10例伴有湿疹,大部分湿疹见于头面部、躯干即臀部,表现为风团样皮疹,瘙痒,严重者湿疹可见渗出、结痂,于皮肤科就诊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1例,曾在外院诊治中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牛奶过敏是婴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0.3%~7.5%。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
被称为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食物不耐受发生机制是由于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
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抗体IgG。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婴儿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5%~15%疑似牛奶过敏患儿的症状会累积一个或
多个脏器,表现为皮肤的搔痒、荨麻疹、湿疹等;消化系统可以表现为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呼
吸系统可以表现为流涕、喷嚏、鼻塞、咳嗽、喘息,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诸如此类的症状或疾病往往对患
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又因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被临床忽略而延误诊断。
关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小婴儿,如果完全母乳喂养是很少发生的,然而如今市场对牛奶制品的大量引进,错误的喂养理念以及过早服用奶粉,过度依赖奶粉心理等错误观念,导致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依赖奶粉从而出现过敏症状和过敏性疾病。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者进入转奶期的婴儿,必须根据婴儿过敏性疾病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无敏或低敏配方。众所周知,对于牛奶过敏患儿盲目禁食异性蛋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恶性循环,然而随着配方奶粉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大大减少了上述现象的发生。目前欧洲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和美国儿科营养学会对低敏奶的标准是:这个配方的基础是牛奶蛋白质的水解,水解后的多肽片段足够小,在牛奶过敏的婴儿群体中,90%的对象能够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