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合理用药。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良好的康复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药物类别,把握药物剂量。患者可通过定期复诊,向医生咨询专业意见,以保证药物疗效,规避药物损害。改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心脏康复期要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营养选择。
可在心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也可咨询营养门诊,给出针对性建议。同时,心脏病人康复期间,一定要远离烟酒,日常生活中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科学运动。康复运动主要由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组成。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运动耐力,改善预后,是康复锻炼最主要的部分,包括慢走、跑步、骑车、游泳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运动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身体适应情况良好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热身运动、真正运动的时间及运动后的调整时间。有氧运动3~4周后,患者可增加抗阻运动的锻炼,包括重物拉举、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可作为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抗阻运动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较小的运动量开始,适应后逐渐增量,每周进行2~3天。心态平和。对心脏病人而言,激动的情绪很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梗塞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仅是处世之道,也是心脑的“天然护身符”。建议心脏病患者平时应有意识地尽量控制情绪,避免情绪“过山车”。此外,很多心脏病患者术后会有焦虑不安的心理,比如,担心自己的支架会不会堵,会不会再次犯病等,对心脏康复很不利。建议患者有疑虑不要自己胡思乱想,应多和医生充分沟通,保持好心情。健康教育。目前很多国人整体的健康素养不高,而实际上,多学些健康知识,不仅能帮我们更清楚的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还能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