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析就是学习另外一个人的语言”
我们使用着同一种语言(汉语),但在每个人不同的心理世界里,同一个句子,甚至同一个类似语气、或者眼神却有可能表达着截然不同的意思。我们常常感觉到孤独,觉得没人理解我们,的确是这样。因为大家习惯上只听语言的外形,其实说者往往在这个外形之下,隐含着太多,太丰厚的东西,甚至也许连自己都觉察不到,他唯一感到的是“不被理解,孤独。”
2、精神分析就是努力听懂另一种语音!理解一个人的心灵从倾听听他的语言开始。
有人传递纸条上来希望布先生讲德国的精神分析传统,吉布尔回答说他的问题切断了他的演讲,如果人人提出讲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忍受不住现在的演讲了。——他在以另一种语言(行动)表达他要的不是这个,或者他不感兴趣这个,他要另一个。这是生活中或者初学心理治疗时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行动化背后的意义。
3、“什么是精神分析?是我们不断讲,不断讲的,而他们听不见”
生活中我们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讲的话能有人听懂一点,能理解我们真正表达的意思或者需要,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了。
很多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与自己不断“说”而周围人长期的听不懂或忽视有关。最后他们只好以症状来“说”,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正常的语言表达已无法起到作用。
一次重的过度惩罚、伤害我们很容易看得见,但无数次的小的忽略、拒绝我们习以为常。皮肤破损流血我们很容易看到,但心灵的创伤我们习惯了漠视,甚至想重视都无从下手……
所以到最后甚至连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了,所以就出了问题就找心理专家、精神分析专家。如果精神分析专家能听懂哪怕一点,他的症状也会减轻或者消失。
4、“每个精神病患者是独特的,大学强调共通性”
这让我想到每位来访者是独特的,但社会要求共通性,如果太独特了,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或者出了问题。
但无论多独特,放到他生活的背景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也只能如此,他只能如此的适应他的现状,甚至这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适应。虽然这个适应不具有建设性,甚至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甚至麻烦,但这在曾经确实帮了他。
只是他的行为模式从此一直停留在那个“曾经”就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