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抗丙肝新药达卡他韦和阿孙普韦

达卡他韦(Daclatasvir)和阿孙普韦(Asunaprevir)也要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那么,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如何呢?

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产生两类病毒的蛋白成分。一类被称为病毒的“结构蛋白”。“结构蛋白”是成熟病毒的组成结构或成分,如病毒核心蛋白、病毒包膜蛋白等。没有这些“结构蛋白”,就无法组装出子代病毒。另一类病毒蛋白称为“非结构蛋白”。也就是说,成熟的病毒结构或成分中不包括这些“非结构蛋白”。但是,大家可不要小看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它们虽然不是病毒的组成部分,只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一过性存在,但它们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着“催化酶”一样的重要作用,促进病毒复制,协助病毒蛋白组装。医生们根据“非结构蛋白”的英文“Non Structural Protein”的缩写“NS”,把这些“非结构蛋白”分别命名为:NS1、NS2、NS3、NS4A、NS4B、NS5A、NS5B等。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把研究治疗丙型肝炎药物的目光盯在这些“非结构蛋白”的身上。科学家们设想,用药物使这些催化或协助病毒复制、组装的“非结构蛋白”失效,达到阻止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前两天介绍的“维克派克”组合装和今天介绍的达卡他韦、阿孙普韦都属于抑制“非结构蛋白”的直接抗病毒药。

达卡他韦属于NS5A蛋白抑制剂,阿孙普韦属于第二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两种药物都是施贵宝公司研发的抗丙肝病毒新药。2014年,达卡他韦先后在日本和欧洲上市,而阿孙普韦只在日本获批与达卡他韦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在体外试验的研究中,达卡他韦对多种基因型丙肝病毒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对各种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感染者都有效。阿孙普韦对基因1型、4型、5型和6型的丙肝病毒感染都有效,但对基因2型和3型的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较差。

达卡他韦与阿孙普韦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摆脱不良反应明显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提高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安全性,并且可降低病毒的耐药性。

达卡他韦与阿孙普韦联合用于治疗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24周持续病毒应答率可达到95%;对不适合或不耐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和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患者的持续病毒应答率也可达到80%以上。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