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癌症只因运气差

现存研究已知,一个美国人毕生罹患癌病风险大概如下:肺癌6.9%、脑癌0.6%、盘骨癌0.003%等,个中某些差异可归咎吸烟、饮酒、接触紫外线、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等。惟却无从解释胃、大肠、小肠等同属消化系统的不同部位为何有甚大的发病率差异。

不过,当研究员根据文献数据,估量一个人31个器官或组织毕生的细胞数目、干细胞比例和干细胞分裂次数,再与实际癌症数据比对,即发现两者有密切关系。

细胞分裂愈多 风险愈大

干细胞每次分裂,都暗藏出现癌变的风险,因此分裂次数愈多,致癌风险愈大,两者基本是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白血病、胰腺癌、骨癌、睾丸癌、卵巢癌和脑癌等22种癌病,其终生发病率跟其干细胞分裂数量的“关联系数”高达0.81,表示两者关联度甚高。这些随机诱发的癌症类别,达研究总数(31种癌症)的三分之二。

研究员倡探早期检测方法

研究举例,消化系统接触的环境毒物远较脑部多,可相比起小肠癌,脑癌病发率却高2倍;大肠癌发生机率也远较十二指肠癌高。科学家解释,脑癌和大肠癌细胞分裂较活跃,因而较易患癌。

至于大肠癌等9种癌病肇因,研究强调仍偏重于不良行为、暴露于致癌物质等遗传和环境因素。例如烟民易患肺癌,暴晒可致皮肤癌等。至于长期吸烟或严重暴晒而依然未患癌者,并不是因为其“基因优良”,而纯粹是“好运”。

今次研究显示,“吸烟或别的不良生活模式因素,可增添患癌风险”,所以改变这些高风险因素,“大大有利”预防某些癌症,对别的癌症却未必有效。故此,共同研究员主张:“我们应摆放更多研究和资源,于寻找在早期可医阶段检测这些癌症的方法。”

澳洲专家:归咎运气太简单

澳洲癌病协会公共政策总监认为把癌病发生率归于“幸与不幸”,“太过简单”。他指澳洲每年有1.4万人死于关乎高风险生活模式的癌病。

英国癌症研究会也表示,饮食均衡、少沾烟酒等健康生活模式始终对防癌最有裨益:“持续促进检测早期癌病、改善治疗方法固然重要,可是协助大家了解怎样能减低患癌风险,始终是应付癌病首要的。”

医生:仍要注意环境风险

虽然医学界一直强调预防癌症的重要性,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医生向本报指出,今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其实与学术界的一贯理解“没有太大出入”,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人体组织的干细胞分裂亦是癌症成因。

学术界一直都知癌症成因是“环境加机会”,环境因素以外,细胞分裂愈多,出错机会愈大,尤其是生长速度快的器官更易有事。

他形容今次研究的突破,在于将焦点放在以往少为学界注意的干细胞分裂,主要利用统计学的分析,发现干细胞分裂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correlation)成正比,即器官的干细胞分裂得愈多,患癌风险会随之上升──因此干细胞分裂较频密的器官患癌的随机因素(stochastic factors)更重要,例如随机因素对大肠的影响便比组织干细胞分裂较慢的小肠更大。

他指出,公众往往对癌症成因有误解,例如以为不吸烟就不会有肺癌,但事实上出现癌病变许多时只是“偶然”(by chance),所以有些人一直吸烟都没有肺癌,有些人从不吸烟却会患肺癌,就是这个原因。

公众有误解 不知“偶然”致病

但他强调,吸烟等环境因素的确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这项研究亦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比随机因素更大。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