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等。晚期肝癌通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痛、黄疸、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适用于肝功能储备良好且肿瘤局限的患者。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及部分肝叶,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进展。但需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是否足够代偿,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不全、出血等并发症。常用术式包括解剖性肝切除术、局部楔形切除术等。
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与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局部给药。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可延缓肿瘤生长。常见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颗粒、药物洗脱微球等,治疗需分次进行,可能引起发热、肝区疼痛等反应。
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靶点的药物如索拉非尼片、仑伐替尼胶囊等,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增殖发挥作用。需基因检测评估适用性,可能出现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心电图等指标调整用药方案。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等可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适用于PD-L1高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性患者,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包括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精准照射肿瘤区域。适用于局部疼痛控制或寡转移灶处理,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可能引起放射性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等,需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和靶区范围。
晚期肝癌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盐食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严格遵医嘱用药。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出现严重不适时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