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定侧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60例经颅内电极定位的颞叶癫痫患者,电极类型采用硬膜下条状、栅状以及深部电极.

手术方式包括

颅骨钻孔电极植入、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植入和骨瓣开颅电极植入。结果:额-颞皮层电极植入34例,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7例,双颞皮层电极植入7例,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3例,条状电极联合栅状电极植入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颞叶切除术50例,联合额叶致痫灶切除7例,联合胼胝体切开1例,颞后枕新皮层痫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2例。结论: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和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定位、定侧的颞叶癫痫。

颞叶癫痫(TLE)是癫痫的一类较常见类型,其手术的有效性已得到公认,对致痫灶位置和侧别的判定是手术治疗的前提和关键。颅内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IVEEG)是癫痫外科重要的术前评估方法,在致痫灶的定位、定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将IVEEG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定位、定侧的颞叶癫痫,现将应用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颅内电极类型:60例患者,行额-颞皮层电极植入34例(单侧21例,双侧13例),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7例(单侧5例,双侧2例),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 双颞皮层电极植入7例(其中联合单额电极植入3例,联合单侧颞枕交界处电极植入1例),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3例(单侧1例,双侧2例),条状电极联合植入栅状电极植入2例。

2. 手术方式:手术包括前颞叶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颞前叶、海马、海马旁回、沟回、杏仁核)50例,前颞叶切除术联合额叶致痫灶切除7例,联合胼胝体切开1例,颞后枕新皮层致痫灶切除+海马部分切除2例。对术中脑电监测显示棘波广泛的患者,必要时可同时行微电流热灼术。

3. 并发症:本组术后因脑水肿行去骨瓣减压1例,因颅内出血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无死亡病例。

4. 病理学检查:60例患者中2例为节细胞胶质瘤,1例曾行伽玛刀治疗显示为放射性坏死,余57例患者病理符合颞叶内侧癫痫的病理学表现。

TLE是指起源于颞叶,以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或继发性全身发作为特征的癫痫,手术是治疗TLE的重要方法。典型TLE发作前有先兆如腹部上升感、似曾相识感,或有恐惧、幻嗅等表现,继之出现行动迟钝、凝视、口咽自动症、同侧的肢体自动症(如摸索)等表现,约半数患者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后期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等,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前颞叶棘波或尖波放电,MRI表现为海马萎缩、颞角扩大,PET表现为发作间期代谢减低,MRS表现为同侧神经元标志物N-己酰天门冬氨酸(NAA)信号减少。但如果以上表现不典型,脑电图因棘波范围广泛不能定位,或合并其他部位癫痫的表现,或存在多种发作形式,则单纯依靠非侵袭性检查方法难以定位,此时需进行侵袭性检查方法,即颅内电极植入。

由于sVEEG受颅骨、头皮等传导介质的影响,只能提供癫痫放电的大概范围,而IVEEG能够精确、清楚地记录到几乎没有干扰的发作起始阶段的脑电信号,因此,IVEEG是判定癫痫起源的重要方法,能明显提高致痫灶的定位和定侧准确性,在致痫灶的定位、定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由于不同患者的临床发作症状、影像学和电生理结果不同,在应用IVEEG之前,应综合评估,全面评价,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颅内电极种类和植入方法。

首先,对不能定位的癫痫,尤其是多灶性癫痫,根据I期评估结果选择电极种类和植入部位。当患者癫痫发作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症状,MRI颞叶未见异常,脑电图表现为单侧额、颞棘波放电时,无创评估方法难以确定额或颞部起源,选择单侧额-颞电极植入,本组21例,方法为颅骨钻孔,分别向额叶方向和颞前叶方向放置皮层条状电极;对双侧额颞棘波放电时,选择双侧的额-颞电极植入,本组13例。同样,如果脑电图表现为颞和颞枕棘波放电时,选择单侧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本组1例),对双侧颞前-颞枕交界放电时,选择双侧电极植入(本组2例)。如果棘波范围广泛,脑电图表现为一侧额、颞和颞枕交界放电时,则选择单侧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本组5例),对双侧放电者选择双侧电极植入(本组2例)。

其次,对不能定侧的TLE,如MRI显示的海马硬化改变与脑电图监测结果不一致,或MRI阴性而VEEG显示双侧颞叶棘波,应进行海马深部电极植入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对起源于单侧的颞叶内侧癫痫,手术疗效好,应首选手术。但是对于双侧独立起源的颞叶癫痫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慎重决定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 。虽然颞叶癫痫放电的传导多是在同侧的额叶与颞叶内部,但有时也可不经过同侧皮层,而通过海马背部联合直接向对侧海马结构传导。双侧颞叶异常癫痫样放电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癫痫类型之一,在确定癫痫起源侧别时,为准确起见,多在双侧相同部位对称安装相同的深部电极,并配合皮层电极使用,即同时安装海马深部电极和颞叶皮层电极。本组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另有7例行双颞皮层电极植入(其中联合单额电极植入3例,联合单侧颞枕交界处电极植入1例),如仅放置颞叶皮层电极,放置时需尽量将条状电极置于颞叶底部,包绕颞极卷向颞叶内侧,使其靠近海马旁回处,以记录海马旁回区域的放电。关于海马深部电极的立体定向手术方式有两种,①通过枕部钻孔沿海马长轴放置,利于判断后头部与海马的关系,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②垂直于颞叶通过颞中回放置,利于判断前头部与海马的关系,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可根据具体情况或术者习惯酌情选用。

在设计颅骨钻孔的部位时,要兼顾切除性手术的切口进行设计。术后当天或次日行头颅CT检查,以确定电极位置,了解有无颅内出血。部分患者行头颅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

关于本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如果为单侧起源,或虽为双侧起源但一侧为主者,行单侧前颞叶切除术,本组50例(83%)。对于TLE合并额叶致痫灶的患者,在行前颞叶切除术的同时,根据术中脑电,联合行额叶致痫灶切除,本组7例(12%)。本组1例患者,IVEEG显示双额双颞棘波,但以左颞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迅速向对侧扩散,患者有跌倒发作,在行前颞叶切除术的同时,联合行胼胝体切开(2%)。本组2例患者,IVEEG显示为颞后起源,但患者发作时有腹部上升感等颞叶内侧发作表现,在行颞枕新皮层痫灶切除的同时,行海马部分切除(3%)。

颅内电极植入的并发症,报道491例患者的感染与颅内出血的几率为1.8%和0.8%,而报道198例颅内电极植入,出现5例感染(2.5%),6例血肿(3.0%)。本组患者因脑水肿行去骨瓣减压1例,因颅内出血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无死亡病例。本组除2例患者的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节细胞胶质瘤,1例曾行伽玛刀治疗显示为放射性坏死外,余57例病理符合颞叶内侧癫痫表现。

总之,当无创性的术前评估方法难以确定致痫灶时,IVEEG就是必须的选择。但是,IVEEG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不能无限性地覆盖所有脑组织,所以仔细分析无创检查的资料,选择正确的颅内电极植入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IVEEG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应用得当可使患者获益。相信随着IVEEG实施技术的成熟和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其疗效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