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是怕冷人士的难熬季节,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怕冷的人不敢出门,采取很多取暖措施,如空调,取暖器等。但是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对人身体也是也不利的。那么对于怕冷这种情况具体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感冒、发烧
由于感冒会导致身体调控体温能力失常。在人体体温高于正常状态的时候,就会感到寒冷。患者一般会出现畏寒怕冷、发抖寒颤的情况。当出现寒颤的情况时证明体温即将上升,这时候要采取保暖措施,寒颤退去,体温渐渐稳定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同时消炎或抗病毒。
2、贫血、气血不足
贫血时血液携带氧份的能力减弱,容易产生头晕、乏力症状,导致体质较弱而怕冷。同时贫血引起的气血不足怕冷是由于人体的热量主要是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的,当气血不足时气血循环不畅,难以到达手脚等身体末梢,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时应该加强营养,经常喝补血益气的汤或粥。
3、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素有产生热量的作用,能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从而产生热量。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速度减慢,由于产生热量少,所以怕冷。甲减患者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肉类等。
4、雌激素分泌过低
更年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下降,体内的热量不容易转化成脂肪存于皮肤下。新陈代谢较慢。热量的合成小于分解而容易怕冷。
5、缺乏运动
很多人都不大喜欢运动的,这就会导致身体的循环的功能出现问题,体内产生的热量就会变少,很容易会怕冷。
怕冷人群平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要加强锻炼,合理膳食吸收全面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