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也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妇女最常见肿瘤中排第四位。好发于50-60岁妇女,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阵发性下腹疼痛、腹部包块,多采取手术治疗,结合化疗、放疗、孕激素、抗雌激素治疗。建议女性定期体检,普及防癌知识,高发人群定期随访。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月经密切相关。月经是子宫内膜定期的增生脱落,若患者长期不来月经或停经后再来月经,则是内膜出现异常,主要与患者的激素相关。患者初潮年龄过早或收经过晚,均会使雌激素作用时间延长,从而易引发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内,宫颈癌的发生率占第1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占第2位,第3则是卵巢癌。
早期的子宫内膜癌可以治愈。肿瘤没有突破子宫基底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子宫切除后病人可长期生存。肿瘤穿透基底膜,称为Ⅰ期。Ⅰ期的病人手术后效果很好。但是手术范围比较大。Ⅱ期肿瘤突破子宫到附件、盆腔,手术范围更大。Ⅲ期是指侵犯了骨盆底,Ⅳ期是指有远处的转移。Ⅲ期、Ⅳ期的病人预后较差。可行姑息手术,辅以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