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感染戊肝有什么危害

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一样,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我国的甲型肝炎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戊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也与甲型肝炎相似,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但是,戊型肝炎容易感染孕妇。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中约有80%为戊型肝炎感染。那么,怀孕期间感染了戊型肝炎有什么危害呢?

孕期戊型肝炎对母亲有哪些危害?

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比甲型肝炎严重,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较深,病程较长。轻症戊型肝炎是自限性的,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完全恢复,一般不会转为慢性感染。但是,重症戊型肝炎常严重危害孕妇的健康。由于妊娠晚期肝脏负担增大,孕晚期戊型肝炎往往更容易加重,导致重症肝炎。

有报告显示,妊娠早、中、晚期戊型肝炎病死率分别达到1.5%、8.5%和21%。妊娠戊型肝炎重症病例高达25%~30%。产妇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立即恶化,或分娩前一天急剧恶化,迅速发生肝性脑病,产后出血也较多。因此,孕期一旦发现戊型肝炎应积极治疗,以免疾病加重。

戊型肝炎能母婴传播吗?

怀孕期间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也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有关戊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报道很少。目前尚无戊型肝炎母婴传播的诊断标准,有些研究根据婴儿脐带血或静脉血清抗HEV-IgG或抗HEV-IgM抗体诊断,有些则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或静脉血中的HEV RNA。由于诊断标准不同,不同的研究中戊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差异很大。

戊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与乙型肝炎不同。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不会引起胎儿流产、死亡或患病,新生儿出生后大多肝功能正常,但其主要危害是使感染慢性化,新生儿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孕期戊型肝炎导致的胎儿感染,发生在孕早期,常导致流产;发生在孕中-晚期,常导致死胎或早产;发生在分娩时,可导致婴儿肝炎综合征,表现为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甚至导致新生儿出生后死亡。但感染戊型肝炎的新生儿存活后一般不会像乙型肝炎那样长期携带病毒,发展为慢性感染。

戊型肝炎是可以预防的。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是戊型肝炎基本的预防措施。我国已经研制出戊型肝炎疫苗,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在戊型肝炎流行的地区或流行期间,育龄妇女也可以通过接种戊型肝炎疫苗预防妊娠期戊型肝炎。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