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2007年9月6日凌晨,世界著名男高音卢恰诺·帕瓦罗蒂因胰腺癌辞世。前不久,某重要领导人也因患胰腺癌辞世,他们都是接受手术后一年左右辞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胰腺癌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何治疗效果如此差?应该如何预防?为此,我根据本人临床知识,并查找有关资料,写出如下文章,供网友参考。

胰腺癌已经成为癌症家族中的“王上王”

胰腺癌是目前癌症中最为恐惧的疾病。大家都知道肝癌有“癌中之王”之称,那么胰腺癌在癌症中就应该是“王上王”了。因为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都困难,预后差的原故吧。

一、胰腺癌目前的现状

胰腺癌是目前已知的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死亡和发病率之比为0。99:1。几乎是发现一个死亡一个。胰腺癌在确诊时仅有10%的病人病灶局限在胰腺,40%局部扩散,50%已远处扩散,目前虽然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可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期得以改善和延长,但仍然只有10%的病人有显著疗效,大多数病人在4-6月间便经历了从确诊到死亡的全过程。

 二、胰腺癌发病情况

世界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的发病率上升了3倍,上海1984年胰腺癌发病率较1963年增长6倍,由肿瘤的第20位上升至第8位,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国外报导确诊后一年生存率低于10%,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往往病人就诊时肿瘤已属晚期,尽管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足已发现小于1cm的胰腺癌,但实际检出胰腺癌的比例很小,同时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手段,因此胰腺癌的预后并无改善。

 三、胰腺癌的生存情况:

早期胰腺癌手术后有部分可以得到长久生存。局部无转移的胰腺癌术后约20%可长期生存,其中位生存期为12-20个月,局部广泛侵犯无远处转移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3-6月。切除不彻底的病人与仅接受化放疗而未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手术并没有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日本胰腺癌登记1981年、2002年胰腺癌术后MST11。7月,5 年生存率为13.4%。胰头癌术后5年生存率13%,姑息手术5年生存率为0.8%,开腹探查术5年生存率为0%,非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0%。

我国8省2市三甲医院1990-2000年2340胰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7。1月,中位生存率1年54%、3年生存率13.5%,5 年生存率8.5%。2304例胰腺癌外科治疗提示: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下降,但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无显著变化。

 四、胰腺癌治疗现状:

手术治疗仍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胰腺的独特解剖位置、及生物性,术后复发转移早。胰腺癌确诊后一年内80%死亡,三年内全部死亡。胰腺部手术切除率为5%-30%,手术死亡率3%-5%,术后5 年生存率3%-30%,而大宗病历统计5 年生存率在5%以下。8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只能开腹探查或姑息手术,不能改善生存期。胰腺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不能切除或转移病变的姑息治疗。我国胰腺外科起部较晚,各地极不平衡。

因此,胰腺癌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所以大家应该重视胰腺癌。

哪些人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早期诊断及治疗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胰腺癌仍然是目前最今人恐惧的疾病。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治率,专家呼吁提高早期诊断率。然而早期诊断在医学上还存在有不少问题。主要因为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即使病人已到晚期了出现腹痛及黄疸时医生也不能首先诊断为胰腺癌。目前还缺乏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的检查手段,极易造成误认和漏诊。胰腺癌早期诊断策略的研究也是摆在医生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病人如何能及早地去医院检查呢?专家提出胰腺癌高发人群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高发人群并不是指你有胰腺癌了,只能说明你患胰腺癌的机率高,应该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胰腺癌。

一、胰腺癌高发人群的特征:

1 55岁以上

2 无性别之分,但男性尤为注意。

3 有饮酒史:每年超过20杯者

4 有吸烟史:每年超过22。25包者

5 有糖尿病史

6 饮食中以肉类为主者

7 有胃肠道肿瘤的家族史,尤其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8 有急慢性胰腺炎史者

9 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者

10 有厌食、上腹痛、体重下降明显者

具备以上特征的人群应该主动上医院检查并提醒医生注意胰腺方面的病症,做一些相关检查,并保存好历次检查的化验及影像资料,以便动态观察变化。

二、筛选胰腺癌的常规手段:

1 抽血化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等

2 检查肿瘤标记物: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9-9和CA242(糖抗原)、CA125等。

3 腹部B超:主要了解肝脏有无占位、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胆囊大小、胰腺大小、形态、有无占位、胰管是否扩张等。

4 如果B超不能肯定或者病人愿意可以考虑做CT或MRI(核磁),留下可靠的影像资料,以便动态观察。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