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主要变现为骨痛、乏力、骨折等。骨痛部位可为腰背部、双髋部或双下肢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游走性疼痛,通常与活动、劳累、负重有关,部分患者表现为受凉后疼痛,得温或休息后疼痛减轻。此外,骨质疏松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乏力感。患者可表现为全身乏力,以腰背部和双下肢为甚。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可发生骨折,多为无外力引起的脆性骨折。患者如多部位骨折,可引起心肺功能不足,如胸廓畸形可出现呼吸困难。骨折还可造成患者卧床,可能出现其它并发症。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可认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可通过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预防,已发生者可给予钙片、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但作为与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预防或治疗只能尽量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不良后果,延缓病情进展。无骨质疏松人群,当预防或延缓进入骨质疏松进程;已发生人群,延缓病情,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如下:1、适当运动: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可进行太极拳、慢走等运动,利于增加骨质;2、饮食均衡:骨质疏松与钙和磷的代谢有关,钙和维生素D3的摄入对病情有一定帮助。骨骼大量基质均由钙质组建,钙含量下降易导致骨质疏松,增加维生素D3的摄入,可以促进钙沉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