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症状包括:1、痉挛:一般会在夜间,尤其是寒冷时,出现双下肢痉挛;2、全身性骨痛:因全身脱钙导致全身性骨痛,其易发生在负重的部位,如腰背部、髋关节、膝关节等,一般在夜间疼痛会加重;3、脆性骨折:因骨结构受到破坏,如轻微的暴力即可引起骨折,临床上称为脆性骨折;4、身高降低:因脊柱发生压缩性骨折所导致。

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较多,最常用双光能X线的检查,即声能骨密度检查,也是目前检测最准确的方法。检测部位主要选择最常见骨质疏松部位,包括脊柱、髋关节及手腕部,以上部位易骨折且危险。临床中,也用测量脚跟部位的超声检查,此种检查主要用于预测骨折危险系数,不能检测髋部及腰椎部位,对骨质疏松判断准确度相对较差。

骨质疏松是什么意思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头微小结构遭到破坏且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且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因人体骨细胞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年轻时成骨细胞占主导位置,骨量逐渐增加;中年时较稳定,两者较平衡;年老时破骨细胞占主导地位,女性绝经后,破骨细胞较活跃,导致骨头破坏较严重,因此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继发性骨质疏松,身体本身存在原发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需长期服用激素,导致人体骨量流失加速,产生骨质疏松。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