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如下:1、退变性骨质疏松:老年溶骨性破坏大于成骨,导致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2、饮食结构:钙、膳食纤维摄入不足;3、激素分泌水平:骨质疏松与激素分泌水平有关,女性绝经后可使用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但存在妇科肿瘤发生的风险,推广率不高;4、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因肾部代谢异常,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3含量下降,钙磷代谢异常,原发疾病治愈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

骨质疏松的最佳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包括骨营养基本剂的补充,如钙剂和维生素D,每天要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正常生理量,一般补充元素钙1000㎎,维生素D800-1000IU,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其次还需用一些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的配合降钙素、雌激素,或者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进行相应治疗。如果合并骨折,可以考虑辅助理疗或中药外敷来缓解疼痛症状。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

X线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可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小梁间隙增宽,横形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均匀。CT扫描骨质疏松的CT表现和征象与X线表现基本相同。骨密度测试T值<-2.5为重度骨质疏松,T值-1--2.5为骨量减少或轻微骨质疏松,正常人在0-1之间,废用性骨质疏松达到-2.5,骨密度T值在-1和-2.5以下需用外科药物治疗,提高骨强度。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