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指脑部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引起相应支配的脑血管供血区域出现缺血性坏死、硬化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相应支配区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中存在窗口期,通常发病后3-6小时内,进行积极溶栓治疗可发生逆转,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恢复。若超过此时间段,治疗效果差,主要通过一系列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积极帮助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
大脑为整个人体司令部,可控制全身各种活动,包括语言、肢体活动、肢体感觉、平衡感觉等,脑血栓患者临床表现根据血栓的位置会有所不同。如血栓在语言功能区,可出现言语功能方面障碍,如血栓在左手功能区,可出现左手运动功能障碍,血栓在感觉的运动区,可以出现感觉障碍。血栓在平衡或眩晕区,可表现为眩晕。还可出现肢体瘫痪、痴呆、记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溶栓后的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决定挽救患者肢体功能的成功率,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神志、瞳孔、肢体肌力的观察等; 2、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脑细胞完全缺血、缺氧4-5min后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脑组织不可再生,但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培养出代替坏死组织的神经功能; 3、卒中预防:改变饮食习惯、健康生活、运动,辅以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将脑卒中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