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主要表现是骨量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出现骨折风险加大。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放射,当仰卧位或坐位时缓解,站立位,咳嗽,肌肉运动时疼痛加剧。白天疼痛可有缓解,夜间疼痛加剧。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患者会出现骨痛。骨质疏松还可导致椎体压缩变形,造成椎体楔状改变,引起脊柱前屈畸形,导致腰背疼痛持续不能缓解。
骨质疏松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指与生俱来有骨质疏松易感性。环境因素与饮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饮食方面主张平衡膳食。临床推荐含钙丰富、容易吸收饮食,而首选乳制品饮食如全脂奶,肉蛋类包括海产品含钙量仅次于乳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含钙量也比较丰富。在饮食兼顾同时,建议时常日照,因日照对维生素合成非常重要。除饮食摄入,长期大量饮酒或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钙大量流失,所以饮料、咖啡以及酒,一定要限制摄入。
骨质疏松为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钙盐与基质比例失常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性疾病,主要引起疼痛,易发生脆裂性骨折。预防分为三级:1、青少年:以增加钙质食物含量多的角度出发,多食用钙质丰富食品,增加户外运动,增加维生素D、维生素C及蛋白质;2、绝经期女性:绝经后雌性激素大量减少,骨质流失较快,除调整饮食增加日光浴外,还可进行药物干预;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除饮食调整、增加户外运动、日光浴外,起居需注意避免摔倒,不可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