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检查

慢性肾衰竭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还有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如下: 1、血常规检查:出现肾衰竭时,血常规可见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降低; 2、尿液检查: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下降。尿沉渣检查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出现肾小管坏死时,可见蜡样管型; 3、肾功能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4、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降低,血钙降低,血磷增高,血钾、血钠可增高或降低,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 5、影像学检查:B超、X线平片、CT等显示双肾缩小。

慢性肾衰竭能活多久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功能的损害,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慢性肾衰竭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寿命多为1-2个月,如果积极治疗,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寿命可维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肾移植手术治疗,在没有排斥反应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10年左右。因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具体存活时间因人而异。患者在其生活中应注意休息,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慢性肾衰竭的预防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尚未明确,但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为慢性肾衰竭的诱因,应积极予以治疗。同时,老年、高血脂、肥胖以及有肾脏家族史是慢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该类人群应定期检查肾功能,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肾脏病变。已出现肾脏病变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如应用肾毒性药物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可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尽量减少血液制品的输注,上述措施对预防慢性肾衰竭以及控制其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